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地方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要闻 - 内容展示
创新之光照亮未来之城
时间:2025年11月26日      来源: 河北日报      浏览:6      
摘要:初冬的雄安大地,处处洋溢着火热的科创热情。11月6日至7日,首届火炬论坛在雄安新区举办。本届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题,介绍火炬服务和成果,研讨高新技术发展,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来自政产学研用等各方的代表齐聚雄安,携手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新路径。

创新之光照亮未来之城


首届火炬论坛亮相雄安新区

创新之光照亮未来之城

近日,首颗“雄安造”卫星在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下线。图为公司产线。河北日报记者 曹 铮摄

11月6日至7日,首届火炬论坛在雄安新区举办。图为嘉宾在论坛上进行主旨演讲。主办方供图

初冬的雄安大地,处处洋溢着火热的科创热情。11月6日至7日,首届火炬论坛在雄安新区举办。本届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题,介绍火炬服务和成果,研讨高新技术发展,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来自政产学研用等各方的代表齐聚雄安,携手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新路径。

8年多来,雄安新区着力打造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策源地,在这片热土上,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创新“主阵地”加速崛起、良好的科创生态加速构建……未来之城蓬勃的创新活力,受到与会代表纷纷点赞,也让他们心向往之。

创新的“火炬”,已经在未来之城燃起。

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高新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全国现有193家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过5.2万家,为产业转型升级作出巨大贡献。”在首届火炬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柏杰通过一系列数据,指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重要性。

雄安新区自设立以来,便高度重视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搭建平台、吸引龙头、延链补链、完善生态……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空天信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快速形成。

10月22日,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正式落成,首颗“雄安造”卫星——“雄安一号”下线。这则消息一经发布,便迅速引起广泛关注。通过“雄安一号”卫星,社会各界不仅看到雄安的科创实力,更感受到这座城市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的澎湃动能。

逐梦空天,聚链成群。2024年10月,中国星网正式迁驻雄安新区,点亮雄安空天信息产业链条上的“主星”,吸引包括蓝箭鸿擎在内的产业链上下游众多企业纷纷落地。

2024年11月6日,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在雄安揭牌成立。联盟汇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重点央企,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以及航天宏图、银河航天等民营企业,形成含金量十足的创新组织。

目前,雄安已构建起完整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链,空天信息领域集聚企业60余家,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在RISC-V这一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中日益重要的领域,雄安也前瞻布局,吸引芯昇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产业链重点企业落户。

走进芯昇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首颗RISC-V内核超级SIM芯片、RISC-V内核IoT-NTN卫星通信芯片等一系列创新成果令人瞩目。

“我们车间每年的芯片出货量逾亿颗。”芯昇科技有限公司战略科创部总监马玉杰介绍,该企业在持续创新的同时,还携手中国工商银行、雄安集团数城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超级SIM卡,推动“一卡走天下”的便捷生活成为现实。

龙头引领、全链协同、深度创新,雄安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展现出蓬勃生机。

创新“主阵地”加速崛起

崭新整洁的道路,拔地而起的楼宇,智能化的生产车间,繁忙的研发实验室……11月17日,来到雄安高新区核心区,浓郁的科技气息扑面而来。

高新区是改革的“桥头堡”和创新的“主阵地”。自2024年5月揭牌运行以来,雄安高新区这个以雄安高铁站为中心的站产城融合区,迅速焕发出勃勃生机:高端高新资源快速集聚,日均注册2家企业,卫星、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领域一批重要科创成果涌现……

“我们调研了国内许多高新区,发现园区间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北京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白津夫在首届火炬论坛上表示,针对这种情况,应当打造高新区的“升级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促进高新区产业能级跃升,从大而全的产业聚集转向高精尖新的产业集群,聚焦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

雄安高新区正在打造“升级版”。在产业能级跃升上,雄安高新区摒弃大而全思路,聚焦空天信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构建“1+3”现代化产业体系。

比如,在空天信息领域,雄安高新区依托中国星网、航天科技等龙头企业,加快导入一批空天领域企业资源,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成果转化,推进一批空天信息应用场景项目,打造空天信息创新应用产业化基地;在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制造领域,雄安高新区充分发挥疏解资源带动作用,在医工交叉、细胞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前沿领域打造和开放一批创新应用场景,通过加强产医融合促进生物产业发展,促进一批优质企业落地。

“升级版”带来强动力。产业能级跃升,让新质生产力的种子在雄安高新区沃土中加速生根、成长。

值得关注的是,在首届火炬论坛上,雄安高新区与上海高新区、南京高新区、无锡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多家高新区建立对口协作长效机制,未来将开展产业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通过建立对口协作长效机制,我们将与伙伴们共同梳理各自的产业图谱与企业资源,寻找并构建跨区域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同时把沉睡的、分散的科创资源有效盘活,激发更大的创新效能。”雄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曹迪说。

良好科创生态加速构建

良好的科创生态,是企业持续迸发创新活力的根基与活水。

8年多来,雄安新区持续围绕企业需求打造良好的科创生态,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角。

在政策支持方面,雄安专门出台《关于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对企业创新给予大力度支持。比如,对符合条件的初次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一次性给予40万元补助;对认定(备案)为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新区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重大研发项目或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的,新区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按照实际获得专项经费1∶1配套资金支持……这些有力举措持续点燃企业的科创热情。

在人才引育方面,雄安制定并实施“雄才十六条”,对高端高新产业领域技术研发等特聘岗位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给予“特岗特薪”待遇,经认定后每年按年薪的50%—100%给予奖励;鼓励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来雄安工作,入职后5年内每月按博士生3000元、硕士生2000元、本科生1000元发放生活补贴……真金白银的补贴为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平台载体方面,雄安打造了雄安科创中心、中试基地、雄安中关村科技园等众多载体平台,构建从技术研发到中试制造再到交易转化的完整体系,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既帮助企业提升了科技研发效率,又创造了落地应用场景和合作对接机会。

政策如阳光雨露般滋养,人才似活水清泉般汇聚,平台若参天大树般繁茂。良好科创生态加速形成,为企业取得一项又一项科技硕果持续赋能。

“这次来到雄安参会和调研,我感觉雄安在科技创新上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政府部门引领。”西湖大学讲席教授许田说,雄安构建的良好科创生态,如同肥沃的土壤,让创新的种子生根发芽。

以产业为基,点亮科技的苍穹;以高地为峰,汇聚协同突破的星火;以生态为壤,滋养智慧与梦想的种子。火炬已燃,未来已来。雄安,这座活力无限的创新之城,正在描绘一幅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画卷。(见习记者康晓博)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河北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