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今日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推荐 - 内容展示
北京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型旅游城市
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来源: 北京日报      浏览:23      

优质文体产品成“新刚需”,委员建议——

北京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型旅游城市



  优质文体产品已经成为市民群众的“新刚需”,新时代首都文体产业需要重塑产品供给生态。这是市政协组织委员、专家围绕“提升文体产品供给水平,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议题,深入调研后形成的共识。建设儿童友好型旅游城市、优化演出市场环境、打造“北京青年文化消费季”品牌IP……日前召开的协商座谈会上,委员、专家各抒己见,助力“流量”变“留量”。

  打造“北京青年文化消费季”品牌IP

  “从文旅融合视角看,北京儿童友好型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秘书长苍玉清分析认为,北京的儿童旅游产品体系不完善、供给结构单一,且空间布局适龄化、便捷化不足。“现有约60个亲子景区仅占全市A级旅游景区12%,且多以游乐设施为主,互动和教育性弱,无法完全匹配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对此,她建议以“1米高度看城市”视角,建设儿童友好型旅游城市,在东城、西城、朝阳、通州等地率先打造集文化体验、自然探索、亲子教育于一体的特色亲子游集聚区。还应支持开发城市寻宝、探究式研学、亲子共创营地等项目,并引导各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设计儿童专属展览与亲子研学课程,加强优质内容供给。

  九三学社市委文化专委会委员、北京化工大学艺术与设计系副系主任蒋蕊则更关注青年群体对文体产品的需求。她认为,“Z世代”消费模式已转向“兴趣驱动”,形成了“吸引-体验-分享”的闭环。建议整合全市次元类市集、展览与演出资源,打造“北京青年文化消费季”品牌IP,在固定时段推出主题统一的消费季。同步开发线上聚合平台,并联动三里屯、798等街区设立“次元快闪空间”,构建从“线上种草”到“线下体验”的完整消费闭环。

  撬动赛事文商旅溢出效应

  今年国庆假期,中国网球公开赛与WTT中国大满贯“双赛齐飞”,吸引众多球迷涌入京城。如何更好撬动赛事的文商旅溢出效应?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建议,推动“文体+”产业融合,引导新型文体场景与商业、旅游业态联动,构建满足“好听、好看、好玩、好嗑、好受”情绪特质的消费微生态。

  市政协委员、首都体育学院院长张霞关注到冲浪、攀岩、电子竞技、数字体育等融合型产品,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的关注与参与,成为拉动体育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她建议,加强新兴体育产品供给,盘活“金角银边”,在核心商圈嵌入模块化滑板场、室内攀岩馆等小型高频空间,并推动798、首钢园等工业遗存转化为综合性新兴运动聚集区。

  北京民盟盟员、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办公室主任罗笛则提出,应激活中端赛事消费潜力,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同类赛事活动品牌效应。她建议,把“京郊”变“赛场”,打造密云水库“零碳骑行圈”、延庆冬奥“冰雪穿越圈”、通州大运河“城市水岸圈”,首批推出10场“北京周末黄金赛”。把“流量”变“留量”,吸引选手“留下来”过夜消费,完赛包改送“京郊优品”数字礼盒,把赛道流量导给农业品牌。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优质内容供给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近年来演艺市场活力不断迸发,演出场次、观众人次、票房收入屡创新高。如何更好优化演出市场环境?民革市委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时代畅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楠建议从审批入手,整合各部门需求,建立统一数字平台,采取并联审批、进度可查等方式,压缩周期。

  “完善文化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仅能激活文化资源的市场要素属性,还能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激励优质内容供给。”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帅和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沈腾关注版权保护问题。他建议,建立“北京文化IP数字监测平台”,构建“政府+平台+权利人”协同格局;用新技术对电商、直播、短视频内容全时监测,实现侵权线索24小时内识别、证据即时固定。(记者 武红利)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北京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