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关世界新闻网 /《公关世界》杂志社官网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公关视野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关视野 - 内容展示
深化亚太合作 共创发展新局(环球热点)
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19      
摘要: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庆州落幕。中方就共建开放型亚太经济提出系列建议。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演变,中国在会议上的声音,成为地区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APEC迎接“中国年”,亚太如何携手构筑“可持续明天”——

深化亚太合作 共创发展新局(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记者 王慧琼


  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一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庆州举行。图为位于韩国庆州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新闻中心外景。
  新华社记者 姚琪琳摄

  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庆州落幕。中方就共建开放型亚太经济提出系列建议。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演变,中国在会议上的声音,成为地区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2026年APEC东道主,中国的主张如何为亚太地区孕育新的发展机遇?各方又应如何凝聚共识,共同深化区域合作,将愿景转化为惠及亚太人民的实在成果?本报记者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竺彩华、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靖佳解读。

  

  中国方案为应对区域挑战注入更多确定性

  中方在APEC提出的“推动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系列建议,直面保护主义、供应链风险与发展失衡等挑战,为“构建亚太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观察】

  本次APEC会议上,中方就推动实现普惠包容的全球化,“构建亚太共同体”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中国主张,并就“推动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提出5点建议,包括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营造开放型区域经济环境、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共同推进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共同促进普惠包容发展。

  相关主张引发国际媒体关注,“捍卫多边主义”“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等成为报道热词。多家外媒注意到,中国提到“构建亚太共同体”。《韩国经济》称,作为明年APEC东道主,中方此次提出这一构想,在有些国家推动单边关税政策、优先自身利益并在多边机制上退缩的背景下,备受关注。

  【解读】

  竺彩华:中方在本次APEC会议上提出的5点建议,精准切中了当前亚太及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核心挑战: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抬头冲击全球经济秩序,地缘冲突与自然灾害加剧供应链风险,全球化红利分配不均制约区域均衡发展。与此同时,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中国的5点建议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的“中国方案”,即摒弃零和博弈的旧思维,致力于通过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创新转型和促进包容共享,做大共同发展的蛋糕,最终引导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走向一个更具韧性、更可持续和更加普惠的未来。这为亚太和世界经济提供了清晰的路径选择。

  张靖佳:当今,区域和世界涌现出许多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正在经历着深刻重组。中国始终坚持加强国际合作与构建开放型区域经济,通过自主对外开放为亚太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动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不仅是各国的战略需求,也是保障亚太经济活力的关键。中方的主张有助于各方筑牢产业链韧性,深化互联互通,从而激活区域经济潜力,提升共同应对风险的能力。面对发展差异,亚太各国需秉持普惠包容理念,通过深化经贸合作与技术交流,激发创新活力,最终实现共同繁荣。

  

  从“贸易往来”迈向更深度合作

  亚太合作正从传统贸易向能力共建升级,工商界可通过战略对接、平台利用与规则协同,抓住“中国大市场”机遇

  【观察】

  从第一阶段会议,到工商领导人峰会书面演讲,再到第二阶段会议,“开放”是今年中方在APEC时间里的重要关键词。

  数据显示,中国不仅是21个APEC成员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更是13个APEC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此次中国在APEC会议上再就稳定供应链、扩大开放等作出郑重表态。

  彭博社新闻评论认为,中方提到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中国依然欢迎外来投资,并希望达成更多协议。亚太经济体如何更充分地抓住“中国大市场”带来的确定性机遇?工商界应如何行动,将蓝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

  【解读】

  竺彩华:中国在APEC会议上关于稳定供应链和扩大开放的郑重表态,对工商界而言,是一个强有力的行动信号和合作邀约。基于中国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亚太经济体只有与中国全方位加大连接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充分抓住“中国大市场”带来的确定性机遇。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从传统的“货物贸易”思维,转向“技术共享、标准互认、能力共建”的合作模式。

  首先,强化战略对接与能力建设,锁定“确定性”合作赛道。相关国家应密切关注本国的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十五五”规划的合作共振点,比如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其次,积极利用中国搭建的开放平台及相关政策。中国搭建了诸如进博会、链博会等一系列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这些都是项目对接的绝佳“接口”。第三,强化与中国在规则、管理、标准等领域的连接,加快拥抱AI带来的红利,如利用中国的技术优化自身的物流、生产和供应链管理。

  张靖佳:亚太发展靠的是开放包容、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事实证明,开放合作、融合发展是缔造“亚太奇迹”的关键密码。特别是在新能源、数字经济领域,亚太经济体应主动融入中国新兴产业链,把握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优势领域应当积极寻求跨国合作,推动技术合作,推动知识融合碰撞,提升知识体系活力。在中国,我们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外国,不同国家在金融、消费市场、差异化产品等方面有不同的市场优势。中外企业应当结合多国优势积极融入世界市场,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从货物贸易到技术共享,从市场对接到标准协同,亚太合作的重心正逐步从传统贸易往来转向深度能力共建,这一转型将为区域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关键领域促成“中国经验”与“亚太需求”的精准互补

  在APEC合作的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关键领域,中国经验与亚太国家工业化、数字化需求高度互补,通过技术协同与标准对接,为区域发展创造独特机遇

  【观察】

  “我们构筑的可持续明天——连接、创新、繁荣”是此次APEC会议主题。会议期间,人工智能合作、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是交流的热点。中国一贯重视加强APEC框架下的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亚太经合组织数字乡村建设等倡议,不断为亚太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注入动能。多国人士在会议期间表示,中方在数智赋能、绿色低碳、普惠共享等方面的主张,为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擘画了清晰方向。未来各方应坚持开放发展、互利共赢,让更多合作成果惠及亚太地区人民。

  【解读】

  竺彩华:中国在人工智能和绿色转型等关键领域的实践经验,与亚太地区多样化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之间,是一种基于差异的共赢关系。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国在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能电网等领域的AI解决方案,适配亚太地区的多元化需求。在绿色转型方面,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风、光发电技术,可以助力亚太经济体开发绿色能源、实施生态修复。同时,由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是电力,中国的绿电技术正在推动电力和算力形成强大的正向循环,为相关国家发展“绿色AI”提供了可能性。

  张靖佳:中国拥有经过大规模市场验证的成熟技术方案和强大的工程化能力,而亚太许多经济体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迫切的应用需求,这种互补性让亚太合作潜力巨大。以东盟国家为例,相关国家正处于工业化与数字化“双加速”阶段,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数字基础设施等需求迫切,但本土产业链尚不完整;中国恰好具备成熟的“中国方案”满足其“追赶型”发展需求。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和产业升级对绿色产品、原材料等提出更大规模、更高品质的需求,恰好与东盟国家“资源密集型”发展阶段形成错位。因此,中国的“技术+市场”与东盟的“资源+产能”互为供需,形成精准对口。

(新媒体责编:贡子奕)


注:本文转载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