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实体经济,数字技术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手段。
“十四五”时期,外汇科技部门以“数字外管、安全外管”为主线,以“科技赋能、数据赋能”为动力,协同推进外汇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为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高水平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随着科技服务逐步向数据业务化、产品化发展,基于传统技术、按照烟囱式建设外汇业务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数字化发展要求。“十四五”时期,外汇科技部门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需要,全面打造“数字外管”,将数字化建设融入外汇业务各个环节,助力银行和企业业务办理更便利。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质效。建立多方共建共享共治机制,汇集收付汇、税务、融资、保险、物流、仓储等多方信息,构建完善跨境信用服务体系,通过数据融通、技术互通、业务联通,实现银企间服务对接、银行间信息实时互动。截至目前,累计推出15个应用场景,服务企业超16万家,助力融资规模超4400亿美元、支持便利付汇超2.4万亿美元。
“十四五”时期,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如何更好适应这一形势?外汇科技部门聚焦外汇管理主责主业,利用数字化手段有效支持外汇领域改革开放,助力便利化与防风险统筹推进。完善货物贸易、个人外汇、资本项目等系统功能,支持外汇业务办理更加便利,更好地服务经常项目改革和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优化国际收支、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银行结售汇统计、国际收支报表编制等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采集核查统计监测体系,服务高水平国际收支统计;持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构建涵盖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的数据分析应用,在防范跨境资金流动异常风险中发挥有力作用。
银行和企业是重要的涉汇主体,怎样持续增强银企的获得感和服务的便利性?外汇科技部门在“十四五”时期聚焦一体化服务,优化重构面向银企的业务服务总体布局。建设“数字外管”银行端和企业端,实现银行、企业等涉汇主体“一门户登录、一站式办事”,优化办事程序,提升业务办理的便利性。建设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系统,支持企业足不出户就能网上办理行政许可,政务服务更加便利快捷。推出联机接口系统直联服务、“数字外管”公众服务号、呼叫中心电话咨询服务等,构建多渠道、立体式的外汇科技服务格局。
外汇科技工作也时刻绷紧安全底线这根弦,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建设“安全外管”,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生产系统稳定运行。丰富技术防御手段,健全网络安全防控体系。重视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及处置工作,不断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重视安全生产,优化生产系统运行环境,提升运行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聚焦数据安全,开展数据分级分类工作,做好重要数据保护。
下一阶段,国家外汇管理局将积极探索构建“智慧外管”,服务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在业务目标方面,着眼服务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重点围绕形势研判、政策预研、决策施策、评估优化的政策闭环,提供智能化支撑。在技术手段方面,运用传统智能模型、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构建算法、模型和应用场景,推动提升智能监测和科学决策能力,持续发挥数字技术在监管决策中的赋能作用。
(作者为国家外汇管理局科技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