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忻州市立足区域实际,持续深化“百场带千村”行动,依托国有林场资源优势与专业力量,通过组织共建、生态赋能、科技下乡等多元举措,推动场村协同发展,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共进。
结对共建聚合力。以14个国有林场为纽带,与72个村建立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党支部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形成“林场+村庄”联动发展格局。目前,21个村党支部与林场党组织结对共建,联合开展组织生活、技术培训等活动,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此外,林场与共建村共享场地14处、设施8个,联合修建场村道路50公里,有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各县(市、区)同步出台专项行动方案,细化任务清单,压实责任链条,为行动落地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生态惠民促增收。通过合作造林、森林管护、林下经济等多元化路径,国有林场带动788名群众增收459.43万元。同时,林场通过定点帮扶捐赠1.56万元,精准支持困难群体,彰显社会责任。
科技服务护生态。组织林场技术骨干开展科技下乡活动14次,服务群众270人次,推广造林育林、林下种植等实用技术;联合56个共建村、390名群众建立森林资源联防联控机制,形成“林场指导、村民参与”的防火防虫协作体系,有效守护生态安全。
托管创新激活力。针对集体林经营分散、效益低下等问题,繁峙、五寨等县探索“国有林场托管集体林”模式,由林场提供专业化管护,村民通过补偿金、劳务报酬、分红等多渠道获益,实现资源盘活与生态保护“双提升”。 (郭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