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瑞超 狄鑫
2024年9月,湖南张家界法院裁定大庸古城破产重整。这座耗资24亿的仿古建筑群,日均游客仅12.6人,还不及保洁员数量,停车场收入竟成主要财源。而在乌镇,戏剧节的人潮挤满青石板路,其单日客流量就超过了大庸古城全年客流量总和。这组数据对比展示了古镇实则为“文旅搭建戏台,地产登台唱戏”,开发商以极低的市价获取文旅用地,配套住宅溢价几番之后抛售。
一、古镇目前现状
现在的古镇仿佛是统一的生产线,国内已有2800座古镇,远超全球总和,相当于平均每个县就有近两座,而大部分的古镇处于亏损状态,财政浪费超千亿。
不光如此,古镇的文化底蕴也呈现出空心化。比如龙潭水乡,定位为成都的“清明上河图”,但它号称是成都“最惨”景区,耗资20亿,历时4年,但因景区经营不善,没有文化底蕴支撑;官司缠身等原因就由盛到衰,成为了一座“空城”,落得一个无人问津的悲惨下场。
古镇类型的建筑其实也在吞噬着辽阔的国土,这也是资本对公共空间的强行套利。
二、古镇经济没落原因
古镇批量“倒下”的本质,远不是简单的经营不善,其根本原因是这些:
1、文化底蕴被拆解重构
不难发现在国内基本上所有的古镇基本都是有着青砖白墙、红灯笼、烤鱿鱼